close

  ●桑巴風聲
  □麥家(作家)
  我從不相信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偉大有過什麼開端,那是天空和海洋的永恆,你可以試著把它讀作18世紀初葉的萊比錫城堡,讀作巴洛克時代最後的頂峰的輝煌,讀作1830年門德爾松指尖的鋼琴……也可以讀作克洛澤略顯老態的第十五次空翻。
  生涯多舛的巴赫用嚴謹的數學公式,計算出一個民族縱橫捭闔的澎湃激情,也用華麗莊嚴的設計,將自己的永生和所有人的一生勾勒於奧林匹斯山宮殿氣宇軒昂的門廊。嚴肅的詞彙,抒情的文學,《G弦上的詠嘆調》親切但難以解釋,正如將雨的天空中振翅而過的普羅米修斯,纖毫畢現的英雄之美“只應天上有”。
  德國足球是德國音樂富於困擾的延續,勒夫清朗英俊的指揮棒上,本應有著火焰藏而不露,有著胸懷博大轟鳴,還有歌德敏銳的耳朵在冥想,貝多芬聰慧的眼睛在傾聽……但昨夜的不速之客並沒有這相關的一切,面目全非的他肆意散佈著無涯的嗟訝,留下了驚險的遺憾。
  與自我肢解的葡萄牙截然不同,加納人無邊的天賦和陽光閃耀的革命精神,天真又危險。非洲足球的神秘無關神秘之處,只是忽略和遺忘——這是神秘最貧乏的形式,也是可怕。在巴伐利亞汗牛充棟的典籍里,翻來覆去也找不到任何與四年前狹路相逢相關的證據。於是,熱羅姆·博阿滕發達的骨頭染上了不幸的驕傲,被捆綁的雙眼再也看不清同胞兄長凱文無動於衷的腳步和若有所思的力量;於是,赫迪拉和拉姆雙雙迷失在了無邊暮色中;於是,瓜迪奧拉滿懷好意地贈給勒夫那節奏輕快的jota,在沒能催眠對手之前,先已迷失了交響曲固有的來歷以及條頓戰車關於勝負的方向。
  克洛澤千呼萬喚始出來,36歲的兩分鐘決定了一場比賽。當然,不止他一人,還有施魏因斯泰格,還有波多爾斯基,還有高舉金杯的442陣型……這就是音樂,這就是詩歌,這就是德意志,請選擇吧,他們全部都是!
  在經過了這樣一場交響命運的戰鬥之後,德國人迫切需要奏響下一個空翻的詠嘆調。那不僅是回歸,也不僅是超越,是屬於日耳曼人的另一個光榮以及聖·托馬斯教堂寧謐的午後,那奮力捕捉天籟精靈的雙手。  (原標題:空翻上的詠嘆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ysutbn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